达古冰川现有现代冰川10条,面积约0.54平方公里,形成于第四纪冰河时期,距今200多万年,其中,达古17号冰川、16号冰川、14号冰川最为壮美,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所在。
17号冰川属于冰斗冰川,是公园面积最大和可进入性最好的冰川。每年7-9月,冰川表层积雪融化,“冰川层理”清晰展露,记载了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的交替变化。
16号冰川属悬冰川,与17号冰川并列相连,一直延伸到达古雪山的顶端,冰川层纹横向舒展,朝霞晚彩映照下,绽放日照金山的光彩。
达古冰川的16号冰川位于17号冰川的左侧,与17号冰川并列相连,各有特色,两块冰川一直延伸到达古雪山的顶端,十分壮观。在16号冰川上还有一个冰洞,深不可测,立于冰洞边缘,隐约可见其中形状各异,似水晶般晶莹透亮的冰棱、冰柱,奇妙无比。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百分之九十的山地冰川都出现了消融退缩的趋势,达古冰川也不例外。
这几年,达古冰川管理局一直致力于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在突破中凸显特色。在做一件看上去像“行为艺术”的实验:给冰川“盖被子”。
自2020年8月以来,达古冰川管理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在达古17号冰川,组织开展“地球工程学”试验,利用人工措施减缓冰川消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飞腾和团队多次来到达古冰川进行科考研究,并开展了“盖被子”实验,这也是国内首次进行“盖被子”实验。‘盖被子’区域的冰体消融速度明显减少。
“冰川盖被的行动,我们一直在继续深入,对铺设材料进行了升级。我们引进了南京大学的国际前沿科技,新型辐射制冷技术,铺上了‘纳米’材料,被称为冰川‘盖被’2.0版。同时,‘盖被’时间上,我们也有所提前,以前是8、9月份雪化完才盖被,现在是5、6月份有雪就开始盖,效果更好。此外,我们还准备尝试利用造雪机进行增雪增冰作业,开展人工增雪增冰对减缓冰川消融的效应研究”,达古冰川管理局局长文定清介绍说,“我们还成立了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专家工作站,聘用专家指导景区减缓冰川消融的工作,同时指导我们环境保护的工作。我们还成立了冰川保护人才港,培养本土化冰川保护专业人才,给景区职工和村民讲解如何保护冰川。我们还和香港公益组织合作,建立第三极香港冰川博物馆和第三极香港冰川地标,开展‘让冰川退烧’的公益活动,让香港青少年通过研学到达古冰川,通过一系列课程,认识冰川,认识野生动植物,认识森林草原,倡导青少年关注气候变化,保护冰川,推动低碳生活。这个研学活动已经开展两期了,有近200名香港青少年来到达古冰川,今年还会继续。”
其实人类是无法改变冰川消融的,文定清希望达古冰川通过人工措施减缓冰川消融速度的这个举措,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对环境的关注,让大家爱护森林,爱惜环境。“我们是景区,有义务宣传环境保护政策。”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在生活中,会把用过的纸放在烟灰缸里,不会重新拿一张新纸。”我们爱护环境,就是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护一张纸开始,如果大家都节约一张纸,一年要节约好多木头啊。少扔一个垃圾,捡了身边的垃圾,都是爱护环境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