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动市县决策网 报道
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这里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北纬31度线上的一片“绿色奇迹”,生态资源的稀有性不可替代,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全球罕见,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得天独厚,是全球罕见的物种基因库。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光明说,“神农架国家公园从试点到创建,实现了从资源索取向生态修复的转变,从伐木捕猎向全民护林的飞跃。”
近年来,神农架通过“三类五档”分类管控,实施严格、科学、精确的保护措施,又实现了立法保护、规划引领和“天空地人”立体管护,区域内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1%,并见证了金丝猴数量增至1618只。野生动物5000余种,其中昆虫类占比超过全省的75%、爬行类超过64%、鸟类超过71%、兽类超过70%、古树占全省总数的85%。
旗舰物种金丝猴,从上世纪90年代的500余只增至如今的1618只,猴群栖息地面积从210平方公里增至401平方公里。
推动建设生态网络感知系统
“巡护两天,行程33公里,发现金丝猴、梅花鹿、棕熊的足迹……”
8月9日,三堆河管护中心负责人邱昌红和6名巡护员完成巡护后,将巡护记录上传至PDA系统。
神农架梅花鹿(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现在的PDA很先进很智能。”邱昌红熟练地操作PDA,只需轻轻用手一点,他所处位置的相关信息便立即显示出来。
原先只靠两条腿进山巡护,现在巡护员都配备了PDA智能手持终端、红外相机、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设备,实现了卫星定位、位置信息自动回传、拍照、对讲、上网、巡护事件记录等功能。科技加持筑牢神农架国家公园“人防+技防”的“天、空、地、人”野外巡护网,构建了生态系统“严保护、大科研、全监测”体系。不仅为巡护员减负,更增加了野外巡护的高效性、科学性。
神农架国家公园推行资源网格化、管理系统化,每个“网格”设立一个管护中心。如今,各管护中心已完善信息指挥、视频监控、巡检监控、无人机巡航等管护系统,建立资源管护数字化平台,推动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网络感知系统。
曾经,自然风化、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使神农架国家公园内部分山体破损裸露,在成片的绿海之间留下了一些零星“疮疤”。
2016年以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大文章。结合“绿盾”专项行动,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截至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内已实施生态修复总面积达2227万平方米,修复点达150余处,总投资约9552万元。
目前,神农架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升至96.1%,神农架空气优良天数从2016年的92.9%上升到99%以上;水质国、省控监测点达标率100%。
建成25处生物廊道
神农架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曾经面临严重威胁,但通过多年的保护和研究,其种群和数量稳步增加,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神农架还建成25处生物廊道,成立“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割裂的栖息地通过野生动物“路桥网”连为一体,进一步优化了金丝猴的生存环境。
冬日在林间嬉戏的神农架金丝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特征上可以看得出,它的脸色是蓝色的,鼻孔上扬,背部毛发是金黄色,尾巴特别长,与身体几乎是一样长,从视频中这种猴的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判定,这就是川金丝猴。”去年8月3日,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朱兆泉通过视频连线认定,兴山县万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5台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画面中的动物为金丝猴。
让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喂,小区有一只青麂被防护栏杆夹住了,你们快来!”7月10日傍晚,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管理处黄柏阡管护中心接到群众电话,称大九湖镇落羊河村刘家河坝小区有一只青麂被防护栏杆夹住,不能动弹。工作人员立即前往现场,经过悉心救治,这只青麂逐渐恢复健康,最终安全回归大自然。
受伤的梅花鹿被救助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我们每年都会接到几十次这样的电话。”小龙潭救护站工作人员蒋军说,近几年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从捕鱼盗猎到成为生态守护者,这种变化是多年来神农架国家公园实施生态保护举措的最生动体现。
神农架国家公园坚持共享共融,推动社区共建共管。与辖区内5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签订《村集体资源管护协议》,每年兑现生态资源管护费用150余万元,引领村“两委”参与生态保护,发挥生态管护岗的“促保护、增收入、稳就业”作用。
分布于神农架太子垭一带的巴山冷杉(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戴光明说,神农架国家公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落实规划,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不负人的壮丽蓝图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