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画---几乎消失的文明(附界画寒江作品集)

发布时间:2024-04-20 20:07:18 浏览量:1890

易动市县决策网   王志松:报道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

界画---界画消失的文明

界画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东晋顾恺之有“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现存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洛河上行进的大船就是用界画的方法画成。

进入宋朝,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也是界画发展的高峰期。这首先得力于统治阶级的喜好与参与。宋太祖时皇家画院就有相当的规模。特别是宋徽宗时,界画作为皇家画院入学考试和学习必修课,宋徽宗《瑞鹤图》中的屋顶就画得神采奕奕。《宋史·选举志》明确规定,界画家能迁升"待诏"的职位。在宋代的几百年里,画院的多数画家都能熟练掌握界画技法。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所采用的绘画技法就是---界画。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明代有吴门四家之仇英将界画融于青绿山水,风格突出,清代袁江、袁耀师法仇英,上追宋元,创造出将界画楼阁与山水完美结合的画风。

自元代文人画家变宋之严谨画风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后,主流文人画家斥精细工巧的风格为画匠之末流,使界画地位逐渐降低。此论在明清成为画坛风气,画人唯恐被称为匠气,使界画无人问津,日渐衰微,及至近代竟成绝响,此为绘画史上的一大遗憾。

今天中国美术界以外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界画,这也难怪,因为在18世纪下半节、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空白。

...

附:界画寒江的界画作品赏析



界画寒江---工笔界画《巩华城 . 扶京门》装框效果,画芯尺寸:206x105cm ,纸质:熟宣。自2021年6月起稿,断断续续中修改完善,至2022年1月初完成,实际用时五个月左右。









8bfd3a817a4c4eb0b93470bd3bbd8864.jpeg












界画的创作宗旨就是工整写实、造型准确,因此在一向推崇意境的中国传统绘画大家庭中,追求准确和工整的界画注定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尺寸层叠皆以准绳为则,殆犹修内司法式,分秒不得逾越”,这要求画家不仅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还要熟谙建筑结构知识。因此界画是中国传统画法里面最难的画种之一,是难倒快要失传的绝技。因为完成一幅界画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半年乃至几年。画中每一笔都精细至极,创作一幅界画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审稿人:王燕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