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洁: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发布时间:2024-05-08 19:49:27 浏览量:1190

易动市县决策网报道

 

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生  王威洁

 

1715169005384170.png 

 

首先,非常感谢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为我们这些刚入学的“研一”新生,开设了《法学方法论》这门必修课,为我们如何走好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十分感谢宋才发教授的辛勤付出与谆谆教诲,使我们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精神修炼层面,都得到了许多启迪和智慧。《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主要是由:著名大学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读书方法、研究生的资料积累方法、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与修改、研究生的治学与做人这六个模块构成。宋教授从这六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同学们传授知识与经验。

大学的宗旨是学术。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是基于学术,基于学术创新。宋才发教授指出,一般地“教学”只能够解决大学的生存问题,唯有“学术”(科研)才能够解决大学的发展问题。大学的逻辑起点是学术,终点还是学术,必须崇尚学术立校、学术兴校,学术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学术始终是大学立身之本。因此,作为硕士研究生更应该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要早早明确自己的学术追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因为研究生也是学校知识创新的主体之一。宋老师还强调学术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同于知识普及和一般的大学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追求的是创新知识,即要讲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言的东西。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的和神圣使命。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更多的真谛,获得更多的真知,最终增加人类知识的积累。除了大学教师之外,大学的研究生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宋才发老师的教诲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也应当积极成为学校知识创新的主体,感受到肩膀上担负着学术创新的使命与责任。

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志气和习惯最终决定人的未来。宋才发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他本人在1980年为完成学士学位论文《生产责任制是发展农业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赴湖北省广济县调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亲身经历。这也让我们心生敬畏,当时课堂上,我还惊讶于老师竟然为完成本科论文就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只身去农村调研与考察。这份对于学术研究的志气与执着,也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研究生要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硕士生读书应当从“装知识”转向“找知识”阶段,并且要把“读”与“研”结合起来。经过课堂上宋教授关于研究生的读书方法这一部分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研究生读书与以往读书的本质区别。目前阶段应当跳出“拿着口袋装知识”的阶段,学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研究问题在知识的河床两岸采集知识的花果,即掌握自学型的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做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宋老师强调研究生读书过程中应做到“四要、一必须”,即研究生要善于在读书中捕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资料和新的写作素材;要善于在读书中总结别人的写作经验;要通过读书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动机、发现新的兴奋点;要带着准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去钻研有关文献资料,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文科研究生必须掌握调查研究这门基本功。宋老师的教导使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懂得作为硕士研究生应当如何读好书。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应当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当作事业、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明确读书不能够急功近利,读书要有恒心,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曝十寒,读书人要有向心、专心、疑心、恒心、慧心才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宋才发老师利用其多年来的学习与教育经验,总结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与学术研究的方法,并且毫无保留的分享和传授给我们,教会我们积累知识的方法和路径。宋老师强调知识来源于日常学习与不断积累,要注重学习资料收集、归纳整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和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会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料,并且要对选择的图书资料非常熟悉,正确处理好“买书、借书、租书、与读书”的关系,不断寻求索取图书资料的科学方法;二是学会收集、整理他人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方法,并且应当明确搜集保存图书资料目的是为了科研的实际运用,不是为了装潢门面,要不断地收集新资料,不断地剔除过时的资料;三是要养成保存自己研究成果和档案资料的习惯,具体体现为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学历、学位档案、人事档案、科研档案、工作档案,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料库,形成自己的一套得心应手的资料保存办法,要养成保存自己在公众场合的演讲稿、已经发表的成果、未发表的成果、写作手稿、往来书信、录入软盘等资料的保存习惯。最后宋老师还启发我们知识无处不在,不只是来源于书本,更重要的来源于实践。硕士研究生必须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掌握做田野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要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深入到农村社会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亲身的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力之所在。学术规范是学术的本质所在,必须倡导学术道德,清除浮躁作风。宋老师在课堂上强调“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头和动力,学术创新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善于提出和捕捉问题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是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保证。必须克服学术异化,让学术回归真正的学术。理论创新不是将“问题意识”当作标签到处乱贴,而是将问题意识贯穿研究的全过程。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硕士研究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坚持不断学习与积累,通过广博的阅读和学术研究形成深厚的学术积累,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学术创新。在学术道德层面,宋老师更是严肃地嘱咐我们: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者,还是法学研究生,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实践层面,都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必须注明来源出处,应当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严禁伪造数据、伪造科学依据、定义,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和著作上署名。学者不应当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学者要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宋老师这些话语,对于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初入学术领域的同学们来说即是敲响了警钟,也是打了一剂“预防针”。让我们牢记为学者在学术上要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精神;为学者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子那样维护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独创性、权威性。

先做好人,再做好文。治学要严谨,做人要良善。宋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地教导我们:文如其人,只有人品好,才能文品好。要做有良知的学者,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真正做到“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宋老师通过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经历,现身说法地告诉我们,治学的过程就是苦中求乐、先苦后乐,苦中有乐的过程。要有为学术现身的精神和勇气,宁可一直坐冷板凳,也不能丢掉严谨的态度。并且做学问不能急功近利,要始终保持平常心,脚踏实地,执着追求。宋老师激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塑造自己独立的学术风格、品格,不断追求学术创新。宋老师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搞学术研究并非易事,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辛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将来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经过学习《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我受宋才发教授的影响颇大,十分感激宋老师。宋老师的文人风骨与谆谆教诲,为刚入学校还在迷茫期的我们,拨云开雾指引了方向。这也将给我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宋老师的教导与嘱托我都会牢记在心,转化为学术成长之路上的力量与勇气,脚踏实地,不断求索。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