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鱼海棠》上映便引发不小轰动,电影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为灵感,构建了一个充满东方神话色彩的世界。从土楼建筑的细腻还原到“海棠花落”的诗意场景,每一帧都透着中式美学的写意与深邃。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影片中“鲲化鹏鸟”“灵魂归海”的隐喻,这本《庄子:人生无意读庄子》或许会给你答案。本书是青年作家陈可抒对庄子文章的新解与评注,同时巧妙地将庄子的思想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现代人的处世哲学。
《庄子》的开篇,是《逍遥游》,而《逍遥游》的开篇,又用极“逍遥”的方式讲了一个“游”于世间的故事。将艰深的道理隐喻在奇美的故事之中,仅凭此一节,便将庄子所独有的浪漫雄奇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耐人寻味的故事,远胜于枯燥的说理。庄子的故事,结构繁复、内容丰满、想象瑰奇、变化多端,绝不是寻常的街闻巷语,自然会引人入胜,使人爱不释手。这使庄子在先秦诸子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美。
鲲是大鱼吗?鹏是大鸟吗?一个故事,三重立意。
我们都知道“鲲鹏水击三千里”,这是极大的气势,但实际上,探究“鲲”字,其本义却是鱼子、鱼苗,是小到不能再小的鱼,而鹏呢,恐怕是庄子创造出来的一种鸟,它来源于“朋”,本意是聚集而飞的小鸟。咦!明明都是极小之物,为何却要专写其大呢?这便是庄子独特的哲学蕴含了!含义有三:
其一,小即是大,大即是小。
和凡人比,几千里便是大;和宇宙比,几千里便是小。若是没有具体的语境,谈论大小便毫无意义。跳脱出思维的局限,便有别样的收获。
其二,小大将转化,事物会成长。
今日之几千里巨鱼,正是当时小小的鱼子;今日之几千里大鹏,正是当时群飞的小鸟。何必以小来一概视之?何必以大来一概而论?大小将会转化,切莫被已有的成见所拘束。
其三,名称只是代号,内涵才有意义。
身为巨鱼,名却为“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世间所有的事物,本质上都是“名”“实”互不相符的。探求其“实”,莫要被其“名”所蒙蔽,才会获得真理。
看!如此丰富的含义,却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几处用字,又深刻又生动地表现出来;反过来想,也只有用如此精妙的文学手法,才能讲出如此深刻的哲学含义,且不枯燥、不呆板。这便是《庄子》的魅力了!
有些人到这里,认为“鲲”太小,不符合“几千里”的描写,便将“鲲”擅自改为“鲸”,以为“鲸”更大一些——这才大错特错!而且弄巧成拙,错得很庸俗。试问,难道“鲸”就有几千里吗?以北冥的视角来看,人间之所谓“鲸”,其实不过还是小小的“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