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动市县决策网报道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年度数据,全球每天有近3万人患上结核病,超过3000人被夺走生命。3月21日,在“技术升级,加速我国终结结核流行进程”主题沙龙暨第七届结核防控报道奖颁奖典礼上,中国预防控制中心结控中心主任赵雁林指出,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的目标,一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二是要关注肺外结核,阻断人之间的传播,采取主动发现+预防性治疗。
防治关口前移,减少疾病传播
通常状况下,暴露于有结核病患者的环境中,约有30%的人会被感染,5%-10%的感染者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发病,感染后1-2年内发病的概率为60%-90%,一般会经历潜伏感染、前驱期、亚临床期和临床疾病期这几个阶段。其中,亚临床期是指体内有医学检查手段能检测到的病变,而临床没有表现。
“如果亚临床期的人在发病进展过程中,没有去医院就诊,就会成为一个潜在和重要的传染源。有研究显示,约有一半的传播发生在亚临床期。”赵雁林指出,如果将防治结核病关口前移,除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也要发现亚临床期患者,并对新近感染者给予干预进而阻断其发病,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结核病的发生,进而减少在社区中的传播。针对结核病疾病期和亚临床期患者以及新近感染者的主动筛查,使结核病防治关口前移,也是升级防治策略在技术层面的核心措施。
近年来,我国推行结核病防治的三大行动包括:结核病患者关爱行动、无结核社区行动和全社会动员行动。赵雁林表示,终结结核病流行进程,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努力,也需要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创新为终结结核流行带来希望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首席代表顾问杨建悦认为,按照当前全球新发病例的平均下降速度,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从2015-2030年发病率下降80%,死亡人数下降90%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终结结核流行,唯有通过常规创新才能带来希望。”
“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策略目标,除提高结核病防治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外,还要引入新的工具、新的诊断技术、新的疫苗、新的药物。”赵雁林表示,近年来,国家研发了一系列针对结核病的创新诊断技术,使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诊断时间,由过去的2-3周缩短到4-6小时。由于约20%的结核病人没有痰或者不能提供合格的痰标本,如果研究拓展出检测其他样本,如血液、尿液,以及舌拭子包括气溶胶检测等手段,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发现率,助力早期诊断。
杨建悦表示,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如果可以“下定决心、制订全新的防治策略,在早期主动筛查和有效治疗方面取得切实的突破”,中国将有望成为首个在2030年实现发病率下降80%的高负担国家,并给全球终止结核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