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动市县决策网报道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淋巴水肿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淋巴水肿作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其治疗需求日益凸显。近日,新华网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主任医师沈文彬做客新华会客厅,与网友分享淋巴水肿和乳糜回流障碍预防与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主任医师沈文彬(左)
淋巴管疾病术后高发 结构微细且诊疗复杂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下淋巴管疾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有哪些危害?
沈文彬:首先,在人体中有一个非常微细的结构叫淋巴管,承载着全身各处的淋巴液,最终流向心脏。淋巴管是伴随静脉而行的微小管道,它遍布全身,收集组织间液,形成淋巴液,并促使其最终回流至心脏。这一过程中,淋巴结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如同驿站,协助淋巴液在淋巴管中一站站传递,最终完成回流。
然而,由于淋巴管的结构微小且复杂,目前医学界对于淋巴管相关疾病的了解仍显不足。虽然在淋巴外科领域,医生们致力于探索淋巴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但受限于当前的诊断技术,淋巴管的结构往往难以清晰显现,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多发在女性的乳腺癌根治、妇科肿瘤、男性的盆腔肿瘤等手术后。在肿瘤手术中,为了彻底清除癌细胞,医生通常会切除肿瘤所在区域的淋巴结。这一操作会破坏淋巴系统的正常结构,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当淋巴液无法正常排出时,便会淤积在局部肢体,引发淋巴水肿。
因为淋巴管非常微细,肢体上的淋巴管大概都在零点几毫米的粗细,所以这个结构目前医学的诊断技术很少能够把它显得很清楚,由于它的结构精细诊断难,所以诊断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淋巴外科致力于解决全身各部位淋巴回流障碍问题。通过系统的诊断技术来发现它在什么地方发生问题了,把淋巴回流做重建,使淋巴系统恢复正常功能,这就是淋巴外科所需要做的工作。
记者:请您分享一下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专注于淋巴外科疾病诊疗领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您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沈文彬:在大学阶段,我只知道有个病叫淋巴水肿,但是没有通过影像技术把它诊断得很清楚,所以对于淋巴水肿这个病,我所知甚少,于是心中充满了对其成因的好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国开始融入到国际医学的发展体系中。我觉得显微外科技术、血管外科技术可能对于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本质,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工作后的第二年,有一位因肿瘤手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症状的患者。在这个关键时刻,《淋巴外科学》这本书成为了我和我的前辈们的重要指导。我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淋巴管造影,以更准确地了解他的病情。造影结果显示,梗阻部位位于患者右侧大腿的根部。于是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淋巴静脉吻合的方法,为患者的淋巴回流修建一条新的通路。我们成功地实施了这一方案。
分期治疗是治愈关键 术后预防感染要细心
记者:您在淋巴水肿和乳糜回流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上经验丰富,能否详细解读一下显微淋巴回流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优势所在?
沈文彬:淋巴水肿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发病率高居第十一位,致残率位列第二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发病机理在于淋巴液的大量瘀滞,导致淋巴回流不畅,进而容易引发感染。患者常常出现肢体粗大、沉重,反复感染,最终可能形成象皮肿,严重影响活动能力。我们曾见过患者因疾病困扰,长达8年甚至10年无法下楼活动,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手术或放射治疗等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继发性淋巴水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研发工作,开发淋巴智能治疗仪。这种设备有望在未来用于患者和临床,不仅可以作为患者的家用治疗工具,还能够将患者的数据传输到终端,使我们能够储存并分析这些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中国,患者常常面临就医难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远离大城市的患者。如果他们能在家中使用这种治疗设备,并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接受我们的管理,那么淋巴水肿这种长期慢性疾病的术后管理和治疗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近年来,我们还致力于推广淋巴水肿的治疗技术和方案。世纪坛医院已经申报了卫健委的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包括淋巴管造影技术和我们世纪坛医院的分期手术方案,并已获得批准,正在进行推广。这项推广将有助于更多的中国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机会。
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1000万淋巴水肿患者,但真正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比例极低,仅为千分之一左右。因此,普及淋巴水肿的治疗体系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将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我们的工作旨在推动这一体系的普及,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
记者:淋巴水肿分期手术治疗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效果如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沈文彬:淋巴系统是一个慢性疾病,从三五岁到从十几岁,甚至有些人从怀孕就被发现存在淋巴回流问题。对于已经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他们在抗击肿瘤的同时,还必须应对肢体肿胀带来的活动不便。因此,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回流重建,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治疗只是第一步,未来的预防和维护同样重要,需要患者精心保护淋巴系统。
我们经常告诉患者,淋巴水肿治疗后的保护应如同保护眼睛一样重要。这是因为淋巴水肿特别容易发生感染。淋巴系统一旦堵塞,细菌和其他脏物容易进入并在此繁殖,导致感染。感染可能会破坏淋巴管,甚至破坏已经修复的回流重建结构,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淋巴回流系统的维护之所以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工作机制。与大多数外科疾病不同,淋巴回流问题并非简单通过手术、化疗或放疗就能完全解决。淋巴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其回流方向与其它(自然界)流体系统相反,大部分淋巴管需要从身体外周的低处向高处的脖子流动,这增加了淋巴水肿发生的风险。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管每隔几毫米就有一个“阀门”,这些“阀门”的作用是帮助液体从低处向高处流动,并在倒流时自动关闭。然而,当淋巴系统发生问题时,如瓣膜功能受损,淋巴水肿就可能发生。而目前对于瓣膜功能损害,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因此,在淋巴回流重建后,保护淋巴系统,确保其液体能够顺畅地从低处向高处流动,是很重要的。尽管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无法完全恢复这一功能,但通过精心的保护治疗,比如使用压力套和各种物理治疗方法,仍然能够维持淋巴回流的顺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淋巴水肿的治愈关键在于恰当的分期下积极治疗。当患者处于合适的分期,即手和脚、手腕和脚踝的肿胀尚未严重到破坏远端淋巴管末端淋巴管的程度时,这样的患者有可能实现治愈,通过回流重建和妥善的保护与康复措施,使淋巴回流恢复正常。一旦达到这一状态,患者便可以摆脱继续治疗的束缚,如套袖和物理治疗等,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淋巴系统感染需尽早控制 警惕炎症发生
记者:针对淋巴管疾病患者在术后康复和生活指导方面,提供了哪些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如何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沈文彬:我们现在认为淋巴水肿是可以被治疗的一种疾病,积极的治疗对淋巴水肿的康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治疗淋巴水肿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可以通过压力治疗的方法来保证淋巴回流通畅,保护它的瓣膜。
第二,保护好皮肤,皮肤是非常重要的防线,皮肤重要的防线在于真皮下的网状淋巴管,它是抵抗外来细菌侵犯的的屏障。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去扎它,少泡热水,因为泡热水是让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循环加速了以后,留下了更多的血液成分和热量,导致淋巴回流不好,形成的淋巴淤堵越多。所以要避免长期泡热水,比如长时间的泡温泉。
记者:作为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的领军人物,您希望社会公众对淋巴管疾病有哪些正确认知?同时,对于那些深受淋巴管疾病困扰的患者,您有什么建议?
沈文彬: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一些症状来判断是否可能发生感染。淋巴水肿防治要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淋巴水肿患者要警惕是否有炎症出现。医学上对炎症的临床表现有明确的描述,如红肿、热、痛等。当皮肤颜色发红、感觉发热、肿胀,触摸时温度升高,这些都可能是炎症的表现。此外,我们不能仅凭实验室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在临床上,只要符合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烧等症状,就应积极治疗。
第二,淋巴系统感染要尽早控制感染,以减轻对淋巴系统的破坏,抗生素使用要足时足量。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能进入淋巴管并在其中繁殖,会引发周围组织脂肪和静脉的炎症,最终形成蜂窝组织炎和软组织脓肿。
第三,对于淋巴水肿患者,鉴别肿胀的原因也很重要。肿胀可能是由于静脉问题或淋巴回流问题导致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盆腔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病史的患者,更需要进行细致的鉴别。另一方面,原发性淋巴水肿需要关注是否与全身淋巴回流障碍尤其是乳糜回流障碍相关。乳糜回流障碍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抽出液体呈现牛奶或豆浆样。对于这类患者,控制油类摄入和饮水适量都非常重要。严格低脂饮食和均匀饮水有助于减轻淋巴回流的负担。需要做细致的淋巴管影像诊断。
第四,控制体重,严格低脂饮食是关键。一方面体重过重会增加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并可能加速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