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管理思路 凝心聚力向前 ——设置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提升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发布时间:2024-07-03 15:18:03 浏览量:127673

易动市县决策网报道 

理顺管理思路 凝心聚力向前

——设置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提升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微信图片_20240703151632.jpg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校长  高忠学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建校9年,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与良好的办学声誉,受到延安老百姓的一定认可,这些成绩我们梳理与总结,一共有以下十二项,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

(一)办学定位高远

(二)发展规划明晰

(三)素质教育扎实

(四)教学模式高效

(五)职工团结进取

(六)学生乐学善思

(七)校园安全保障

(八)后勤服务暖心

(九)家校合作共赢

(十)办学质量稳定

(十一)引领辐射凸显

(十二)社会声誉良好

做任何事其结果都可以简单地分成功与失败两种:不管是成功或者失败,其形成的原因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那么一中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从外因的角度分析,最主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各届的高度关注与关心。

外因就是到手的一幅牌,它是客观存在的,已经成型的。从内因角度分析,主要是学校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校发展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设计、总结、提炼出了一套科学、合理、高效、人性化的适合一中的管理与运行体制,并以一贯之地坚持执行。

具体来说,我校的管理,是按照一条主线与两条支线,也可以称为管理的“一体两翼”去运行。

客观存在可以理解为学校的硬件配备,运行体制也可以理解为操作系统,优化,匹配。确保系统稳定快速高效运行,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体”是学校总的管理运行体系:文化润心、制度管身、流程管事、标准定质、考核管效。

“左翼”是教师队伍管理引导体系:思想引领、目标激励、凝聚人心、完善人格、提升人力、成就人生。

“右翼”是学生管理、教育、培养体系:即“三成”德育体系,初一年级成人教育,主要是习惯养成及品德教育;初二年级成长教育,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初三年级成才教育,主要是科学梦想、报国志向教育。

一、学校总的管理运行体系

“一体”是学校总的管理运行体系:文化润心、制度管身、流程管事、标准定质、考核管效。

(一)文化润心: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资源,学校注重打造潜移默化的文化环境,形成了理念、物质、行为、精神四个维度的校园文化内涵。(为什么要把文化作为管理的第一个层面来讲,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治(人治、法治,文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校长专业要求的第一二条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

1.理念维度:2015年首任校长冯云鹏,根据延安地域特点,结合延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 

办学理念:“黄土高坡是根,红色基因是魂,蓝色科技是梦。让学生用三原色去自由地涂抹世界”;

校训:身心兼修、成人成才;

校风:互帮互学、合作进取;

学风:脚踏实地、异想天开;

教风:尊重赏识、引导激励。

2019年后,按照十八大以来,党对教育工作“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总要求,按照学校“内强素质,外树品牌” 工作总体思路,我们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类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使之更加丰盈,更加充分,更符合目前学校的办学实际与国家的育人要求。

办学愿景:“用延安精神,育民族英才”;

办学目标:“办延安最好的学校,陕西一流的学校,全国著名的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代会讨论时大家的想法,对全国著名学校的质疑);

办学思路:“以发展、提高、成就教师为抓手,达到发展、提高、成就学生的目的”;

办学思想:“运动+读书=健康人生”;

育人目标:“体格强健、信念坚定、谦逊有礼、勇于创新、终身学习、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目标:“为中华之富强读书”;

校园氛围:努力在全校建立“尊重、信任、平等、简单、互助、和谐、高效”的校园人际关系及氛围。

一中教师标准:愿意干事创业,愿意通过为一中真情奉献,在一中这个平台上,使自己人生价值得到最大发挥的教育人。

由我作词,组织音乐教师谱曲,编写校歌《杏坛的春天》。

干部要求:

1、提高政治站位 明确前进方向---站位高目标明

2、扩大格局视野 坚定梦想追求---格局大梦想坚

3、淡泊名利荣誉 担当责任廉洁---淡名利敢担当

4、坚定教育情怀 注重精神幸福---有情怀重精神

5、锤炼品德修养 争做道德楷模---品德高做楷模

6、理清目标思路 精准施策推进---思路清方法准

7、明确岗位职责 自动自发作为---职责明自作为

8、以身作则表率 切忌作官作势---作表率忌作威

9、密切联系群众 广泛调动群力---密群众调群力

10凡事质效为先 切忌浮表虚夸---效为先忌浮虚

教师要求:

1、树立远大理想 坚持梦想追求---有理想守初心

2、坚定教育情怀 教书重在育人---有情怀会育人

3、紧跟学校步伐 遵纪守规自律---齐步走能自律

4、树立主体意识 学校荣辱与共---学校家似我家

5、坚定名校战略 全校一心共创---名起来我你他

6、加强师德修养 引领一中学子---品德高身为范

7、永葆师者爱心 恒久及人之幼---爱学生恒久远

8、努力提高业务 定位名师标准---学识博做名师

9、立足本职岗位 精严细实工作---守岗位有作为

10、团结友爱亲和 共建快乐一中--同事亲一中乐

通过这些理念文化,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地在学校落地,更加直观地向师生根植一中文化内涵,形成理念上的认同、行动上的一致。

2.物质维度:学校以“环境育人”为目标,在行政楼、教学楼、公寓楼、餐厅设置激励性、宣传性标语,鼓励教师奉献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学校以“打造温馨、美丽校园”为路径,设置了廊架石块、提高了绿植覆盖率、打造了理想教育基地、开辟了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了理念文化阵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在廊架下学习交流、在理想教育基地驻足敬仰、在劳动教育基地挥洒汗水、在理念文化阵地培根铸魂、在运动场地嬉戏追逐,形成了浓郁的校园物质文化氛围,真正让一所校园有“人气”,有活力。

3.行为维度:学校大力倡导“家文化”,大力推行“尊重、信任、互助、平等、简单、和谐、高效”的十四字校园人际关系及氛围,让微笑在每位师生的脸上绽放,把微笑送给同事、同学,引导师生把愿意与人交流、会与人交流、主动与人交流、坦诚、真诚与人交流作为打开每个人心灵的钥匙。给老师们又发明了一个公式: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的微笑+有技巧的交流。

在多次会上不断向老师们灌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的思想,强调学校职工之间的任何谩骂、争吵、打架、打击、报复等都是坚决不允许的,是零容忍的。

一中教师每日四问: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运动了吗,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你尽力了吗?

全体一中教师已经形成共同的一中核心价值文化取向,什么事在一中能做,在一中不能做,大家都已经刻印在脑中,自觉自愿地维护与遵守。

4.精神维度:

深挖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精神元素,通过征集教师们对一中精神的提炼,我们最终确定了一中精神:

打破现状、追求价值的拼搏奋斗精神;

善于合作、善于补位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结有爱、我为人人的仁心爱人精神;

埋头苦干、不计得失的实干奉献精神;

紧跟时代、勇立潮头的追赶超前精神;

敢于逆行、顾全大局的舍身大爱精神。

新区第一中学人正是在一中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下,不忘初心,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创造新的辉煌!

(二)制度管身、流程管事:

高线引领,底线保障

学校的制度建设、工作流程与标准建设,也就是管理体系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已经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工作秘籍或者一些独特作法。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老师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轻车熟路,自动自发、自做自为。

学校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已经整理印制了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处、德育处、团委、学生发展中心、工会、总务处、安保室、初三年级部、初二年级部、初一年级部等13个部门4册制度集,用于指导各部门日常工作。

学校以“严肃管理+人性管理”为路径,遵循弹性管理模式。学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以制度管理行为。但同时注重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遵循“尊重人性”的标准,即:尊重人性必须是尊重与保护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转化、压制、打击人性中假恶丑以及自私、残忍、冷漠的部分。

为了减少事务性工作带来的内耗,学校每个部门对部门常规性事务设置了流程,如办公室设置了请假流程、教务处设置了教学常规检查流程、教科处设置了课题申报流程等,如果有部门负责人调离部门,后来者可以快速上手、迅速投入工作。

(四)标准定质、考核管效:学校的许多工作都是有一定标准要求的,比如教学中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数量;德育管理中的班级管理各类量化,学生的视力要求、体质要求等等,这些有的有国家与地方标准,也有学校自己根据需要定的标准,有了标准,工作就有了方向与质量要求,考核也有了依据。

学校根据管理需要,从党建、教学及教科研、学生德育、总务后勤、个人发展五个维度制定了发展目标、确定了考核内容、设置了工作标准、明确了实施措施,以高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以严考核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并一以贯之地照此执行、考核,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这也是落实常规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教师队伍管理引导体系

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始终秉持“以发展、提高、成就教师为抓手,达到发展、提高、成就学生的目的”的办学思路,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学校管理的“左翼”是教师队伍管理与引导体系:思想引领、目标激励、凝聚人心、完善人格、提升人力、成就人生。

(一)思想引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jpg

1.政治思想引领。紧跟学习形势,以打造各类学习平台为载体,以提升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和师德师风建设为目标,设置了“十一书”宣讲、“党的二十大微党课”宣讲、一中大讲堂、主题教育等面向教师的活动,党员教师国旗下红色故事宣讲,专家讲座,主题党日活动,红色基地(杨家岭、梁家河、西北局旧址,延安知青馆、四八烈士陵园、瓦子街战役)学习等形式。形成思想引领,践行正确的教书育人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师德师风建设。以周例会为、校本培训、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等为载体。如周例会的形式是:值周总结(不罗列工作内容,仅说工作亮点与存在问题)+通报上周考勤+师德师风教育+后期工作安排和要求,每年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宣誓,新时代教师十条禁令学习,节假日廉洁过节温馨提示等。

3.教育情怀激励。情怀引导激励,我们融入了“四有”好老师、教师“六要”、教育学生的“六个下功夫”、教师课堂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等内容,开辟了多个阵地,比如:以周例会为阵地,我们要求省学带、省能手、中层干部上台交流讲座;以升旗仪式为阵地,我们邀请教师宣讲国学讲堂;以校本培训为阵地,我们安排名优教师分享成长经验或进行专业培训。

我们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校本培训,现在我们已经组织到了第十八次。校本培训的主题和内容一定要契合学校发展现状,精心确定主题、设置内容,有针对性地能够对教师的思想、态度、行动形成快速地统一。

4.工作纪律要求。我们以周例会为平台,对教师近期工作状态、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对老师们的工作成效提出肯定,同时表达期望,明确工作纪律要求,引导教师的工作状态始终保持在积极、主动的水平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凝练形成一中教师标准。

(二)目标激励:

1、学校发展目标及规划

建校之初,学校制定了“办起来、好起来、稳起来、强起来、名起来”的五步发展规划,目前学校正进入“强起来”的发展阶段。

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是“235规划”,其中2为2021与2022两年,3为2023-2025三年,也是十四五期间学校规划,5为2026-2030年,是十五五期间学校规划。

十四五规划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2021-2022年的目标途径及任务是:“牢固基础、积淀实力、扩大影响、稳步提升”,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每届中考前10名、前20名、前100名以及普高上线率在全市占绝对比例,实现稳起来,达到“办延安最好的学校”的目标。

第二步:2023-2025年的目标途径及任务是:“厚积薄发、区域领跑、突出特色、形成品牌”,跨入陕西初中教育第一方阵,实现强起来,达到“陕西一流的学校”办学目标。

十五五远景规划是:

2026-2030年的目标与蓝图,要做到“文化奠基、特色鲜明、品牌稳固、影响巨大”,实现名起来,达到“成为全国著名学校”的办学目标。

2、未来的一中品牌----带你去看未来的一中

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我对未来一中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对未来一中的教师发展进行了畅想,利用校本培训在2021年初带着老师们一同进行了展望。

(1)学校的制度建设、工作流程与标准建设,也就是我们的管理体系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已经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工作秘籍或者一些独特的作法。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每个人都轻车熟路,自动自发、自做自为。

(2)学校的文化建设日趋完善。全体一中家人已经形成共同的一中核心价值文化取向,什么事在一中能做,在一中不能做,大家都已经刻印在脑中,自觉自愿地维护与遵守。

(3)家文化建设在我们学校已经日趋成熟,学校与每位职工已经融为一体,学校就是我的家,我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

(4)学校在遵循国家与集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职工谋福利,这种福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地是荣誉的获得与事业平台上的提供,让每一位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自豪感得到不断提升,每个人让大家永远牛气冲天。

(5)科研兴校、科研引领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我校成功申请并已经结题数个引领学校发展的国家级、省级课题,学校科研氛围浓郁,人人爱研究、会研究、能研究。

(6)学校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相当完备,每位教师都有相当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并且都是有温度的教师。学校已经培养出一批省市级名师、学带、特级教师,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有自己的著作,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且不断向教育家型教师迈进。

(7)学校教师在延安、乃至在陕西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每个教师只要在外面说是一中的老师,都会给别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每位老师的家人、亲戚都会以你为荣。家人们的自豪感由然而生。真正实现我在第一次校本培训时,给大家在工作设想中说的“人人发展、人人成就、人人自豪(自豪的具体内容:社会地位、业务成就、家庭收入、社会尊严)”

(8)我们的学校逐渐实现工作设想中说的“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赞誉”

3、具体可实施的年度目标

目标激励是对考核管效的践行,从学校层面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阶段。从2019年调任新区一中以来,我依次确定了学校每年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分别有“质量提升年”“质量稳固年”“内涵提升三年行动”之“内涵提升起步年”“内涵提升发展年”“内涵提升巩固年”等,以目标任务的方式,让全体师生前进有方向,让学校发展格局能够逐年攀升。(人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

(1)质量提升年

a.年度:2020-2021学年度

b.目标:通过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找到制约学校、科室、年级、学科组、个人提升发展的因素,通过讨论形成可操作方案,并严格落实,进一步在学校形成人人尽职尽责、事事求细求精、处处都有管理、件件都有落实的工作氛围;以达到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c.做法:制定实施方案,设置宣传动员、查找问题、制订措施阶段;组织实施、逐步提升;检查考核;总结深化四个阶段。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领会方案精神,四位校级领导分包任务,各处室、年级、学科、个人依据方案寻找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改进提升;各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全面实施;领导小组将对各处室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最终形成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d.成效:起草了《办学章程》和《五年发展规划》;学校获得“陕西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两节一会”成功召开;一届二次教代会成功开幕;2021届中考再次实现自我超越;开发特色校本课程、17本校本教材;两位老师名师工作室挂牌;5个市级规划课题和12个微型课题顺利结题。申报批准通过了29个市级微型课题、7个市级规划课题;轮滑社团获得延安市第二届“风翼杯”中小学轮滑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质量稳固年

a.年度:2021-2022学年度

b.目标:学校管理质量的稳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固、学生发展质量的稳固。

c.做法:学校管理层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中层干部管理水平的培训、各处室、年级部创新工作形式及内容、提炼一中精神;教育教学层面,拓宽教科研工作思路、初步形成校级骨干教师体系、教务处、德育处分别建立“原色教学课程”和“原色德育课程”体系;学生发展层面,加强年级部管理,放低管理重心、典型活动(如“三节一会”)的传承和优化、特色社团的打造、小平实验室的发展。

d.成效:校教职工足球队在新区“新投杯”比赛中夺得冠军;一位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挂牌;一位老师成为“省教学能手优秀能手”;30余位教师获得省市级各类荣誉;两位同学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近1700人次参与“三节一会”,素质教育扎实落实;创客社团、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人工智能社团获得市级荣誉;2022届13班获得团市委颁发的“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校获得新区党工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完成27个市级微型课题结题工作;立项20个市级微型课题,4个市级规划课题。

(3)内涵提升三年行动

A.内涵提升起步之年

a.年度:2022-2023学年度

b.目标:党建工作内涵的提升、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内涵的提升、学生德育工作内涵的提升、总务后勤工作内涵的提升、个人工作内涵的提升。

c.做法:设置方案及措施制订、组织实施和逐步发展、检查考核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召开学校教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校领导包抓落实,各处室制定细则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检查、评价、表彰及督促整改。

d.成效:市区级“清廉学校”建设、省级“双创”示范校、市级“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基地”等平台获批;学校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省教育学会批准为陕西省名师专业成长基地学校;13位教师成为省学带、省能手、市名师、市学带、市能手;与延安大学联合申报省级课题1项;结题市级课题16个;申报市级微型课题5个,规划课题4个,省级课题7个;35名教师完成对外交流辐射;1位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精品课;1位老师获得陕西省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近200人次的师生获得各类赛事荣誉。

B.内涵提升发展之年(2023-2024学年度)

C.内涵提升巩固之年(2024-2025学年度)

目前我们正处于内涵提升发展之年,一切工作也按照内涵提升年的方案正常开展,以目标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校、师生的整体发展。

2023年7月,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教体局要求,我校成立了教育集团,为了专项推进集团化办学,我们确立了“半年有变化、一年有起色、两年大进步、三年大跨越”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且在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目标激励的方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形成显著成果。

(三)凝聚人心:以“打造一中‘家文化’”为目标,以工会、教代会、总务后勤为实施载体,进一步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从职工心情的调节上、安全与生活保障上、生命与健康上等,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坚决让老师工作好、生活好,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教育引导教师,家不仅仅是享受权利,享受提供的各种待遇,家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建立“尊重、信任、平等、简单、互助、和谐、高效的校园人际关系及氛围”,使校园更加和谐,教职工相处更加和睦。

我们从师生两个层面,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凝聚人心:(丰富图)

方式一:庆祝教师生日

学校办公室统计了每位教师的生日,我会给老师们每人对应写一幅祝福语,在老师生日这天,由工会人员送到老师手中,老师们对这幅字的内容非常期待;我们也在网上购买了老师们出生当天的旧报纸,在老师生日当天送到老师手中,给老师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方式二:庆祝重大节日

对于师生的关心和爱护从细微处着手,比如,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别出新意的庆祝活动,组织女教师去大剧院看场音乐剧,或者开展插花艺术活动等;在冬至节邀请老师们一块来包饺子,为老师们准备丰富的美食。

方式三:细节处见真心

我们给奋战在初三的老师们准备小火锅、水果、零食等;成立教师社团,有羽毛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会、足球社团、健身社团等,真正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切身利益去考虑。

方式四:户外团建凝聚人心

组织教师前往万花运动拓展训练基地,通过组建团队、突破极限、责任担当之训、团队智慧之训、欢乐温情之训等凝心聚力,增进情谊。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组织青年教师前往南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大家进行活动热身、团队游戏,在田地里体验耕种,收获不一样的感悟。

方式五:像长辈一样“宠”学生

在对待学生方面,在疫情期间,以网络平台的形式我给予孩子们一封信,又给学生复信三十余人次以及开学后,走到孩子身边,按班与每班班干部进午餐,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声音;

走进每个班级给孩子讲一堂班会课,将24字成长箴言讲给孩子们,引导他们不自私、知对错、能吃苦、懂感恩、不攀比、能受挫、有目标、能行动;

给初三孩子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上祝福语,寄语他们“运动+读书=健康人生”,保持良好的运动和读书习惯;

去武汉出差回来,给初三学生代表购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笔记本,激励孩子们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在校园中引入家庭亲情模式,即校领导是爷爷奶奶,就是疼孙子的,给孩子们撑腰,让学生如果感觉受了委屈,在学校有地方倾诉,当然,也不会溺爱,如果孩子真的受了委屈,校领导自会要求老师、班主任改正,如果是学生自己不理解,有误解,一定要给学生讲明道理,使学生理解老师与班主任;班主任与老师是父母,在关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严格的教育。这种模式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有用。

(四)完善人格:学校重视教师个人人格品德的不断完善。以每学期两次的中层干部会、每两周一次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全体党员大会为载体,由校长亲自准备讲授内容,内容不仅有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而且还有为人处事、孝亲敬长、责任担当、事业认同等方面,摒弃管理者的姿态,而是站在一位长者的角度对教师言传身教、完善人格,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

经常不断性地给学校干部、班主任、教师赠送书籍。如给中层干部赠送魏书生的《如何做最好的校长》、给班主任赠送《班主任工作漫谈》、给全体教师本学期每人一本《认知觉醒》,并经常性地相互推荐书籍。

(五)提升人力:这里的“人力”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20年,我提出了学校办学思路为“以发展、提高、成就教师为抓手,达到发展、提高、成就学生的目的”,这个办学思路的核心意思是,学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一切方向与内容,均是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而设定和实施的。

 为此,我们设置了两项教师成长管理策略,始终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和舞台,形成教师成长的“通路”:

一是团队共进策略

团队为何能共进?核心就在于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赏识,有困惑时互商互研、有进步时共享共荣。新区一中构建多维度团队,如:“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党小组+学科组、年级部、班组、备课组等,要求学科组、备课组内开展“3+3”课堂(即:新聘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赛教课、名师示范课;同伴之间的互助课、名师带新的指导课、典型课例的研究课);搭建课题组研究模式,完善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成果体系,以团队的形式引导教师在不断的合作与交流中,发现彼此的闪光点,找到对方身上的亮点,互相尊重和赏识,实现共同进步。

二是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引导,以评价为载体的激励。为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和发展,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新区一中构建了“自精合练”有效课程教学模式,引导教师以“主案+附案”的形式精备课程,并按照年度目标,要求每学期完成教学计划、读书计划、教育教学论文、读书心得、工作总结、研修总结、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硬性任务”。

“硬性任务”作为一种引导形式,给予教师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能够激发自我鞭策的动力,督促走得更快、走得更远,帮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师职业。

同时,九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以“以发展、提高、成就教师为抓手,达到发展、提高、成就学生的目的”为思路,以“尊重赏识 引导激励”遵循,逐渐构建了“4H”教师梯次成长路径,即:将教师成长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启航、续航、远航、领航。

第一个阶段:启航。一般是工作了1-3年的新手型教师,这个阶段,教师成长的目标是站上讲台。新教师刚迈上工作岗位,有很多的理想和冲动,有让人羡慕的激情。但是,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师岗位和职业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同。因此,在工作中会常因为缺乏经验,或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产生一些困难,更为主要的是对教育对象和教学过程缺乏完整的了解,因此可能出现暂时的困难。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这需要其他教师的扶持和善意的指导。

新教师的成长需要其他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是教育人的接力、是教育事业的传承,新时代的教育事业需要一代一代的接续奋斗,而这个奋斗过程离不开老师与老师之间、学校对老师之间的尊重赏识、引导激励。

第二个阶段:续航。一般是工作了4-9年的胜任型教师,教师成长的目标是站稳讲台。具体指的是:通过一到两个循环的教学磨练,教师对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比较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由此进入一个顺利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远航。一般是工作了10-20年的成熟型教师,教师成长的目标是站好讲台。在适应期的基础上,教师会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产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欲望,这个阶段教师可能开始进行更告层次的职业的培训和进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四个阶段:领航。一般是工作了20年以后的卓越型教师,教师成长的目标是超越讲台。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教师的职业的经验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现实中,这一阶段的教师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甚至是把关教师,教师也从此走入了自我反思阶段,反思自己20年的教学历程,同时,以教育家精神为激励,积极尝试教学创新,不断追寻符合个人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实现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第四阶段的把关教师也体现了卓越名优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因此,在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中,被名优教师、被前辈、被自己的单位尊重赏识、引导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十大之后,我们开辟了周例会微党课形式,每次就五分钟左右的讲座。程序是个人申请,书记审批后再讲座,这个平台使多数党员干部既熟悉了二十大精神,又得到了锻炼。

本学期,参照教体局“宝塔教育大讲堂”形式,我们又开辟了“一中教育大讲堂”,由我校的省学带、省能手、中层干部上台去讲,本学期已经讲了5期,效果非常好,真是不逼不知道,一逼方才知道,这些专家型老师非常优秀。这也是我们“人力提升”的一种办法。

在“4H”教师梯次成长路径的驱动下,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从2015年办学至今,逐渐呈现出一系列显性成果:

新区一中现有一线教师138人,其中:

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有27人,占总人数的19.6%,这27个人都是省市级教学能手,占该教龄段教师的100%;

从教10-20年的教师有26人,占总人数的18.8%,其中有省市级教学能手20人,占该教龄段教师的76.9%;

从教4-9年的教师有73人,占总人数的52.9%,其中有省市级教学能手7人,占该教龄段教师的9.6%;

从教1-3年的教师有12人,占总人数的8.7%,无省市级教学能手。

以上成果呈现出两项特点:

一是新区一中教师队伍年轻化、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就有希望、就有动力、就有斗志,但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定然离不开名优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二是各年龄段省市能的占比呈现出“金字塔”型的规律。“金字塔”型是一个健康的教师梯队成长成果,得益于提升人力的理念,持续培养年轻教师,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教师整体专业能力。

同时,集团化办学方面,我们也遵循这一思路,在上学期进行了深度融合教学,完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法、历史、地理、生物九大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施青蓝工程38人次师徒结对;建立教师长效联络互助机制;开展课堂把脉会诊启动仪式1次,参加人数63人;把脉会诊总结会1次,参加人数48人;科目交流10次,公开课35节;名师示范课3节,听课32人次。课堂把脉会诊、名师示范、同课异构的形式,大力提升了川口校区的教学实效,提高了川口校区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川口校区稳步发展。

六)成就人生:学校以“人人发展、人人成就、人人自豪”为教师培养目标,以“提升人力”驱动“成就人生”,不断完善“三级三类”教师成长体系,目前学校已有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能手30人、市级名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教学能手15人、区级名师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有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8项,市级规划课题24项,市级微型课题85项,校本课题28项;名师工作坊(室)6个;吕红梅老师已经出版个人专著《且教书 且成长》、冯华老师的个人专著《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研究》已经到了印刷阶段、还有陈巧莲老师的专著《初中数学教学漫谈》、董燕妮老师的专著《暖风拂面待花开》、赵书老师的专著《教师的理想国》正在计划出版。这些成果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提升注入新动力的同时,老师们也实现了人生的自我成就。

(一中成立以后自己培养的省市级教学能手)

三、学生管理、教育、培养体系

“右翼”是学生管理、教育、培养体系:即“三成”特色德育,初一年级成人教育,注重育民族根,打好成人根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初二年级成长教育,注重铸中国魂,运动和读书强健体魄、野蛮精神,为成功人生奠基;初三年级成才教育,注重圆人生梦,激扬科学梦想、立牢报国志向,树立远大理想。

“三成”特色德育以“原色德育系列课程”和“原色教学系列课程”为载体,分年级制订了育人目标。

(一)载体之一:“原色德育系列课程”。结合时代背景、地域特色、学校实际,我们确定了“铸魂”的课程主题,旨在锻造铸就新时代学子的中华魂。

为实现培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坚决遵循“六个下功夫”,构建了“原色”德育课程体系,即:红色基因课程培育“信仰之魂”、黄土文化课程培育“家国之魂”、蓝色科技课程培育“强国之魂”。

红色基因课程遵循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进而发展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

黄土文化课程遵循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进而形成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蓝色科技课程遵循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进而发展文化基础的核心素养。

1.红色基因课程

红色基因课程培育“信仰之魂”,其内容以“3-457”为载体和路径,“3”即“三种精神”课程,“457”即“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三种精神”课程是立足于历史不同的发展阶段,以时间为轴,从长征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在不同的时期汲取资源和养料,以此为素材,培养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种精神”课程内涵为:

基于长征的背景和长征精神的内涵,结合初一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即将开启初中学习生活的新征程,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来做支持,学校以“长征精神”为精神内核,以班级为单位,安排特定的学习任务,并进行届届传承,引导各班学生学习长征中著名的战役和故事,深入挖掘内涵,从中汲取迈进新学习阶段的力量,即:初一年级落实“长征精神”;基于“抗战精神”的内涵,结合初二年级学生在这一学年需要稳扎稳打,提升各项技能、坚定必胜信念的情况,鼓励学生平稳度过、顺利步入初三阶段,学校以“抗战精神”为精神内核,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抗战过程中的事例,了解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这一伟大转折点,从中汲取奋进中学阶段的力量,即:初二年级落实“抗战精神”;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在党的旗帜下迸发出翻江倒海的力量,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我们党、军队和人民以压倒一切的气概,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曲壮丽凯歌。因此,解放战争表现了全国人民期盼解放、自由,对远大理想的渴望凝聚、动员和激发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为胜利而奋斗,基于解放战争的背景,结合初三年级学生持之以恒、奋战三年,即将面临中考、决战中考的情况,为激励学生再拼一把,定能获得中考胜利的精气神,引导学生学习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典型事例,要求初三年级落实解放战争过程中军民所表现出来的远大的理想、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崇尚胜利的精神。

(2)“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三种精神”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延安是孕育中国共产党的襁褓,“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延安地域为根,充分利用延安红色资源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内涵更加丰富的新型课程模式。

下面,向各位教育同仁重点介绍我校的“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课程,结合了时代的要求和本土的责任,结合了课改的发展和育人的方向,形成了“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在理论方面,第一项理论成果是建设了“四维目标五类活动七大主题”的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的“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其中,“4”指的是“四维目标”,涵盖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四方面。四维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精准对标、同频共振,具体对应关系为:价值体认----正确价值观;责任担当---必备品格;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关键能力。

“5”是“五类活动”,涵盖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其他五类活动形式;

这里的“四维目标”和“五类活动”都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明确要求。

“7”是“七大主题”,我们确定了“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与英雄对话,向先辈致敬”“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望峥嵘岁月,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延安精神”“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七个活动主题,对应着国家要求的五类活动形式。

第二项理论成果是以“学校—学生—实践基地”的“三位一体”,构建了学生“亲历体验-分享交流-评价拓展”三个参与环节和学校“主题呈示-制定计划-后勤保障-活动实施-总结提升”五个开展步骤的“三环五步”课程实施模式。

红色课程体系的实施从“学校、学生、实践基地”三方面出发,在学校层面,构建了五个开展步骤,确保课程的规范、顺利、高效开展,保障学生顺利进入课程内容;学生层面,构建了三个参与环节,切实达到实践活动的课程意义,丰富学生的经历体验;实践基地层面,目前我们已经合作了四八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纪念馆、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南沟劳动实践基地等,对课程的开展开辟了阵地,对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精神土壤。

第三项理论成果是,针对不同活动主题,建立了“年级+班级”的“两级”课程实施路径。

红星课程涵盖七大主题活动,由于部分主题活动需要前往实践基地,结合各主题活动的实施地点、服务对象,考虑到团队及学生的安全因素,为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我们安排有些主题内容以班级形式开展、有些主题内容以年级形式开展、有些采用两者结合的形式,达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第四项理论成果,确立了学生过程评价和学生成效评价的“双聚焦”以及指向于学生能力等显性成长和态度等隐性成长的“双指向”共17项评价要点的“2+2”学生成长评价体系。

从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出发,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中学生发展规律,我们建立了以“学生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学习成效评价(课程成果评价)”为一级指标,以“学习准备”“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兴趣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成果”“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满足”为二级指标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该体系中涵盖了17项评价要点,指向了学生能力、方法、技能、专长的显性成长和情感、态度、兴趣、意识的隐性成长内容。

为了使学生成长成果更为直观,我们配套建立了红星课程的学生成长评价单及赋分标准,设置了选择题、半开放试题、开放试题三类题型,共24道。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评价的原则。评价单由学生自行填写测评,再由同伴、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赋分标准进行评分,取两者平均值。依据分数区间,最终以“等级+分数+描述性评价”结合的形式形成评价结果。

第五项理论成果,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课程建设完善为导向,以评价单量化成绩为“五星少年”评选依据,以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目标的双闭环激励机制。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实践五个维度综合考量。依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精神,我们学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办法。

《办法》明确了思想品德、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实践五方面的评选内容,设置美德之星、学习之星、运动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五星少年”及评选程序:①推选;②写实记录;③材料佐证(刚才的评价单就是其中一项佐证材料);④等级评价;⑤评语认定。

“五星少年”的评选结果将在校园公示栏、宣传屏上展示表彰,进行校园正能量宣扬,形成榜样激励。这样一来,不但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参与红星课程,实现身心兼修,而且促进了课程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双闭环激励机制。双闭环激励机制指的就是:“亲历体验—分享交流—评价拓展—综合素质—榜样激励”的学生全面发展闭环激励机制和“主题呈示—制订计划—后勤保障—活动实施—总结提升—内容完善”的课程建设完善的闭环激励机制。

下面就是我们的实践成果:

1.在2016年4月15日,我校组织第一届学生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1)当时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先生介绍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孩子们进入馆内参观学习记录,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熏陶,是红色研学的重要体现;(2)12个班级分为6个班组在纪念馆广场上传唱红色歌曲,同时实现了社会服务的活动内容。

除此之外,针对这一主题内容的考察探究类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前往四八烈士陵园和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活动,学生以班级形式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班里先报名选定小小讲解员,讲解员提前查询资料、联系旧址工作人员、分区域负责讲解,丰富讲解内容,在完成考察探究活动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服务的内容。

2.“与英雄对话,向先辈致敬”这类社会服务活动。我们学校很多班级都选择了前往八一敬老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2020级1班、2018级11班分别在暑假和寒假走进敬老院,学生表演节目、包饺子、写春联、送水果等活动内容,整个筹备的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设置内容、选定节目、排练节目,这些都是社会服务活动的生动体现,也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精神”这类社会服务活动我们每年开展红歌赛、以及2021年7月6日我们在大剧院广场上开展了“颂党恩 展风采”学生才艺展示演出,学生自主选定红色节目、排练节目、利用设计制作的形式设计海报、制作节目单,表演当天,周围的民众聚集观看,获得了极好的反响,达到了社会服务的目的。每年12月26日我们在延安大剧院开展以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为主题的读书推进会,活动形式丰富,师生精心准备,学校全力打造,已经形成了我们的特色品牌,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多次直播,总点击量达到了600余万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4.“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类设计制作活动。我校美术老师执教过《骆驼精神》以及外聘社团教师开展中国刺绣课程。“骆驼精神”是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课堂教学内容为剪纸,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等技能,不但制作出了融入延安红色资源的作品,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实践能力。

以及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和社团,学生根据主题、素材,制作出了枣园旧址、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会场、红色记忆海报等,体现出了极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表现了课程内涵。

5.“回望峥嵘岁月,讲好革命故事”这类职业体验活动。我校2018级9班的朱同学是咱们延安“小小讲解员”队伍的一员。在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讲解34次、服务1000余名游客。还有2017级1班的兰同学以及西北局旧址特约讲解员的贠同学(2班)等,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校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尝试“讲解员”的职业,在职业体验中,更进一步了解了延安革命历史,淬炼了红色基因。

6.“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延安精神”这类职业体验活动,我们初一、初二的孩子已经开展了三次南沟劳动体验活动,从播种到收获,从起垄、覆膜到做饭做菜,孩子们从中获得了成就,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还有的班级组织前往南泥湾开展劳动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我们在学校教学楼顶开辟了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孩子们自力更生搬运土壤、种植蔬菜、及时浇水、悉心照料,充分发扬了延安精神。

7.“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等其他活动类型。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四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在每年五四的时候组织团日活动。这是之前,我校125名团员代表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主题团日活动。

这些都是我校“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成果。因此,“三种精神”课程是从时间层面构建课程体系,“457”红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空间层面构建课程体系,两类课程时空结合,使学生的成长更加立体,发展更加全面。

2.黄土文化课程

黄土文化课程培育“家国之魂”,其内容以“123”为载体和路径,“1”即“一个目标”:价值养成;“2”即“两个核心”:知识、技能;“3”即“三成德育内容”:初一年级成人教育、初二年级成长教育、初三年级成才教育。

初一年级设置八项成人教育内容,注重育民族根。即:生命安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防素质教育、耐挫抗压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志愿服务教育。

初二年级设置八项成长课程内容,注重铸中国魂。即:法治教育课程、人生规划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孝亲敬老课程、生态文明课程、艺术审美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劳动技能课程。

初三年级设置八项成才活动内容,注重圆人生梦。即:书香校园读书节、高雅优美艺术节、激情活力运动会、国际视野英语周、球类运动竞技赛、学科竞赛精英榜、专项成果主题展、时代少年荣誉榜。

黄色是黄土的本色,黄土高坡以其粗犷、豪放的性格,质朴、宽阔的胸怀展现自然的博大;黄土地的人民忠厚勤劳,乐观向上,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让学生把根深深地扎进黄土高坡,从身后的土地中吸取营养。基于大地“厚德载物”的优秀品性,因此,我们设置黄土文化课程,以黄土高原本土文化为特色,但不局限于黄土文化,开展以上内容,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学生谦逊的性格、提升学生品德修养,落实养成教育。

3.蓝色科技课程

蓝色科技课程培育“强国之魂”,其内容以“1261”为载体和路径,“1”即“一场科技节”;“2”即“两类人进校园”;“6”即“六种社团”;“1”即“一中大讲堂”。

其中,“一场科技节”是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创意无限科技节”;“两类人进校园”是每年邀请科学家、劳模进校园开展活动;“六种社团”指学校面向未来,重点开设了发明创造社团、小平实验室、3D打印社团、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创客社团等;“一中大讲堂”面向学生,定期开展主题宣讲、科普等活动。

蓝色是学术色,代表科学知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因此,学校设置蓝色科技课程,以科技节、一中大讲堂、社团、小平实验室、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劳模进校园活动等途径,多角度培养学生基于文化知识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一中学子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继承前辈们科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坚持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保持踏实奋斗的心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向“人的现代化”发展。

(二)载体之二:“原色教学系列课程”

1.常规教学内容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在对外交流、精细化管理、过程性督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结合我校实际,贯彻“运动+读书=健康人生”的办学思想,学校的课程建设在延安市,乃至陕西省迈出坚定的一步,全校体育课每周三节,初一年级开设篮球课、形体课、游泳课,初二年级开设足球课、形体课。

2.特色教学内容

一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师生出国研学,开辟不一样的学习课堂。目前,已经组织了六批共计600余位学生分别前往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地,开阔国际视野。

二是在校内开设ESL课程,聘请外教在全英文课程环境中教授英语课程,训练孩子们的英文说、读、写内容,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3.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目前国家关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也逐渐形成了一中经验和一中方法,比如:

(1)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以堵为主”向“以防为主”过渡。通过每学年的“绿萝”心理测试平台,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特殊心理学生、特殊心理班级,制定有效应对辅导策略,将学生及班级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我们在上学期已完成了880人次的心理情况摸底,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情况监测,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开展心理专题辅导讲座。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向全体师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适应性团体心理辅导讲座。目前我们已经邀请过武汉大学心理学博士为学生开展讲座6场次。

(3)完善特殊心理学生管理机制。构建“班主任-年级部-德育处及家长-定点医疗机构”特殊心理学生管理体系,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做进一步识别和初诊,必要之时转入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进行治疗。

(4)形成“四预一转一导”心理学生管理经验和策略。学生发展中心摸索学生成长心理规律,找寻“预判、预测、预知、预防”的特殊学生情况迅速掌握处理办法,要提前进入班主任、年级德育处、学校的管理视线,提前采取引导办法,使学生优良的一面扩大,不良一面遏制,并转化。实行导师制,从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包干做起,成为这些孩子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这就是“四预一转一导”。

在以上经验的积累下,我校正在以“三原色”办学理念为统领,不断打造和完善“原色”课程体系,使学校课程建设趋于科学化、体系化,助力于学生成长。

在“一体两翼”管理体制的运行下,我校办学九年来,逐渐形成了“标准高、理念新、机制活、管理严、人性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组建了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汇聚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办学定位高远、发展规划明晰、素质教育扎实、教学模式高效、校园安全保障、后勤服务暖心、家校合作共赢、办学质量稳定、引领辐射凸显、社会声誉良好的办学亮点,建设了“三成”德育体系与“原色”课程体系,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

学校毕业六届学生,体质强健、心态阳光、中考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构建“原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2018年陕西省汉字听写大赛中,首次参赛的一中学子荣获全省第二名;2019年陕西省第四届大中小学规范汉字听写大赛,我校学子荣获全省第三名;在2019年10月4日陕西省青少年跆拳道俱乐部联赛中,咱们学校跆拳道社团15人参赛,获得11金4银9铜的好成绩;2020年,“我要上全运”延安市大众跆拳道公开赛中获得4金4银6铜,获得团体“精神文明奖”;2021年,创客社团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大赛,4位同学获得二等奖、4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在陕西省第六届朗诵大赛延安赛区中,有8名同学获得一等奖、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4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陕西省第六届朗诵大赛延安赛区“优秀组织单位”;书法社团的焦一桐同学参加首届“中日青少年书法友好交流大赛”荣获特等奖;2022年,创客社团、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人工智能社团联合参加第六届延安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无人机挑战赛中,4位同学获得一等奖,4位同学获得二等奖,6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在互联网竞赛中,1位同学获得一等奖,2位同学获得二等奖,3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在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中,郑一重、王诚俊两位同学分别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申艺轩同学走入人民大会堂向团十九大开幕会献词,焦一桐同学获得“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李悠然同学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陈池墨同学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黑艺宸、郑一重、巩欣瑞、王若年四位同学获得“陕西省三好学生”称号;刘陆杰、田希、贺品源、张扬帆、高家瑞五位同学获得延安“新时代好少年”称号;郑一重同学获得延安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贺品源同学获得2022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吴禹泽同学获得延安市“红领巾奖章”二星章,赵雅娴同学获得三星章。

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北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延安市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陕西省节水型单位、2018年度延安市年度责任考核优秀学校、新区管委会连续三年颁发中考质量奖牌、延安市五四红旗团委、新长征学校改进计划基地校、延安大学研究生实验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示范校、延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STEM教育实验学校、“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示范学校、“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示范基地”,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被全国少工委评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

基础教育改革给予力量,高质量发展催人奋进。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新区一中会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实践,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在座的各位教育同仁共同进步!

 


备案号:沪ICP备2024044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9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4)2439-1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4070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61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191-838 举报邮箱:dai@yidongjuece.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10-5727912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宝路9号
Copyright 2018-2024 www.yidongjue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