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动市县决策网报道
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根据《意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包括以准入法和排除法确定的药品、医用耗材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国家统一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各地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执行。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医疗技术迭代升级、就医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演变,社会大众对于医保待遇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将有更多优质的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被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为此,编辑部开设“关注医保支付范围”专栏,陆续讨论医疗服务项目、创新药品和技术等被纳入医保报销的政策路径和相关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青
目前,中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生育率水平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等方面因素相关,其中不孕不育成为部分夫妻达成生育意愿的阻碍。2021年发布的《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显示,我国不孕发病率从2007年的12%增加到2020年的18%。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不孕不育夫妻实现妊娠生子的愿望,由此引发的家庭问题也将随之得到解决。同时,辅助生殖技术也可以阻断相关遗传病的传递,是实现优生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将部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成为较早实现辅助生殖医保支付的省份之一。
规范项目管理
过去,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主要按照操作步骤、技术规范进行立项,导致项目数量多、无法充分体现服务产出导向。
2024年,自治区医保局按照国家医保局发布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结合当地项目管理实际,在充分调研、征求临床医生意见的基础上,坚持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以医疗人力资源消耗为基础、以技术劳务与物耗分开为原则,通过项目新设、项目合并和调整使用范围等方式,将原有的37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调整为12项。
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医保局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相关办法,厘清医疗机构成本要素、不同应用场景加收标准等问题,使得新版项目更加适应临床诊疗、更加便于评价监管。
合理调整价格
过去,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这导致项目价格差异较大,居民普遍反映部分项目价格偏高、费用负担较重。
为规范项目价格、降低居民费用负担,2024年,自治区医保局决定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市场调节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
自治区医保局基于历年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对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时长、人力消耗、物耗等要素开展详细测算,合理制定项目价格。
同时,自治区医保局对部分项目累加收费作了最高限价,进一步减轻不孕不育人群费用负担。例如,调整后,组织/体液/细胞冷冻项目每管每次收取1300元,3管及以上收费最高不超过3900元;组织/体液/细胞冷冻续存项目每管每月收取125元,2管及以上续存收费每月最高不超过200元。
纳入医保报销
在推动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大幅降价的同时,自治区医保局进一步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提高医保待遇水平。
自治区医保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居民需求、费用负担、基金承受能力、医疗机构管理等情况。经临床专家评审论证、基金支出测算、广泛征求意见、报国家医保局备案等程序,自治区医保局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实现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报销“零的突破”。
考虑到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多在医疗机构门诊开展、无需住院,自治区医保局提出对相关项目实行单行支付,门诊就医即可报销,且不设起付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遵循“多缴多得”的制度安排,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
据测算,相关项目被纳入医保后,自治区每年将有近7000个不孕不育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