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动市县领导决策网 报道
8月20日,早饭过后,四川内江市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胡洪兵和往常一样站在自己的烘干厂里,看着载满稻谷的卡车一车连着一车驶进来,又喜又焦。
“从来没有这么忙过,持续了半个多月了,每天要忙10多个小时,有点扛不住了!”胡洪兵手中的电话隔几分钟就响一次,只要有插座的地方,他就让手机一直保持充电状态。
秋日限定 田间地头有“稻客”
伏天里,水稻熟。
连日来,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的村民们趁晴好天气抢收水稻。当地农机部门及时指导农机手提高技能,减少收割环节损耗,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收下来的湿谷进入胡洪兵的烘干厂。厂里,机声隆隆,大型烘干机已连续多天满负荷运转,日烘干量达到300多吨。
联合收割机正在稻田里作业。东兴融媒供图
“今年收成好,每亩增收三四百斤水稻,前来烘干、收购、销售的种粮大户络绎不绝,感觉从来没有这样忙过。”胡洪兵在烘干厂里与前来销售稻谷的种粮大户确定好重量和价格后,又向田间走去,查看“稻客”收割情况。
每年夏收,职业农机手们都会开着收割机,在祖国的大地上,从南到北跨区作业,人们把他们叫做“稻客”。
夏末秋初的内江,稻田被统一成黄绿相间,从空中俯瞰,阡陌纵横,好像特大号的调色盘,吸引大量“稻客”从四面八方赶来。
走南闯北 让水稻颗粒归仓
稻田里,陈海军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石子镇的村民相谈甚欢。
他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作为“稻客”,走南闯北,和几位同乡于7月底来到内江,约莫要在这里待一个月的时间。
过去的“稻客”,手提镰刀、背着铺盖卷走乡串村。现在的“稻客”,开着卡车、载着收割机征战南北。
陈海军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走着回形针图案的环形路线,一圈圈把稻子拦腰斩断,粉碎成渣的稻草在收割机尾部高高扬起又快速落下,最终回归田地。
联合收割是目前水稻机械化种植过程中主要推广应用的技术,也就是利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装袋等工序。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水稻收获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成本。
“这边收割机比较少,我们就过来抢收,挣点钱,最起码能让水稻颗粒归仓,不能浪费。”陈海军说,每天早晨露水干了,他就开着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直到太阳落山。平整的稻田一个小时能收割七八亩,遇到“烂”一点的稻田,一个小时也能收割三四亩,远超人工收割。
追赶丰收 农机作业让人“心中不慌”
石子镇村民、“稻客”的忙碌,与当地的区位有很大关系。
石子镇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北边缘,与资阳市安岳县元坝镇、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毗邻。近年来,石子镇紧抓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机遇,与重庆荣昌区吴家镇联手打造“内荣农高区”蔬菜园区,着力创建川渝合作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客户主要来自周边约100公里的地方,大多是资阳安岳、内江隆昌以及重庆永川、大足、荣昌等地的种粮大户,他们会把湿谷送到我这里烘干、销售,同时也有来收购的。”胡洪兵说,虽然今年雨量偏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产量却有增无减。
机械化收割助力颗粒归仓。东兴融媒供图
水稻是石子镇的主要传统农作物。近年来,石子镇大力普及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促进农民稳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产量起来了,田间地头,来自天南海北的“稻客”也多了。
东兴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贺建勇说,东兴区机械化收稻工作进入高峰期,为减轻农户的后顾之忧,全区投入了300余台联合收割机、40余台(套)烘干设备进行农机作业,组织了120人接受业务、安全培训。
“以前我们打谷子是人工打,费时又费力,一天也打不到好多。现在都是全程机械化了,一天要打几十亩,省时又省力。”石子镇七星村村民王云花脸上堆满了笑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据了解,今年,内江水稻种植面积达121.1万亩,同比增长0.4%。目前,内江各地已陆续开镰,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预计产量将达67.15万吨,同比增长1.2%。